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外商CEO 給職場人的「 7 個」人生建議!

「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是基本職業道德,
對眼前工作不滿意就滿腹牢騷,不盡心力,
不但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一定看得出來,很難有好下場。
無論想改善工作狀況,
換職位,或跳槽其他公司,
努力做好手上工作都是先決條件,
所謂『騎驢找馬』,前提是先把胯下那匹驢騎好。
有些人對公司(或老闆)有一種莫名情感依託,
在面臨去留時會產生罪惡感。
這點完全沒必要,企業就是企業,
政策隨盈利狀況改變而改變,
再好的公司待久了,還是會成為一個井底蛙,
無論是否滿意現在工作,都要偶爾伸頭往外看看,
比較過後做出的去留判斷,才能既符合個人,也符合企業的長遠需求。
簡單說,進入職場,
不努力工作是一種錯誤,
對公司效愚忠是一種更嚴重的錯誤!
對公司做的職涯規劃不要太認真,
但要抓住機會做能發揮創意的工作
人在自由空間下,
才能學到最多東西,發揮最大才能,
許多人只把工作當成謀生工具,不在乎學習或樂趣,
有些人在沒有嚴格規範下工作會手足無措,
有些人怕犯錯不願意嘗試新事物,這些人付出的代價就是大把青春在無聊沉悶中度過。
企業提供的職涯規劃是以企業長期經營為前提,
不是以個人特長為出發點,
試想,即使賈伯斯能在企業做到退休,
他的職業生涯恐怕也不會很成功。
對多數攀爬企業階梯的上班族來說,
爬的快一點,慢一點,高一點,低一點,
在當時可能是令人睡不著覺的大事,經歷之後回頭看,其實差別不大。
在組織內常聽說某某主管如何傳奇威風,
他們只不過是比較精明的商人而已,不值得當成偶像看待,
重點是善加利用工作提供的工具和經驗,做個人的「人生規劃」,
為一旦離開企業後的生涯做好準備,別忘了人生不止工作,退休後還有幾十年要度過。
職場上結交朋友,不要玩弄權術
職場是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
沒有幾個好朋友日子一定不好過,
但企業環境利益糾葛,不容易交真朋友,這時起碼要做到以誠待人。
同事關係只是一時,不要把短暫革命情感認做可長可久的友情,
有幸碰上工作內容之外的志同道合,才可能成為長期的良師益友。
企業環境對有權利欲的人來說,
是玩弄權術,勾心鬥角的天堂,而事實是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對權利的欲望,
面對辦公室鬥爭,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在一旁煽風點火,更不要捲入,
因為無論鬥輸鬥贏,都輸掉過好生活需要的平靜心情,
而一旦養成鬥爭習慣,很容易扭曲人性而不自知。
比升職加薪更重要的,
是爭取工作外調的機會
人要花很多錢才能去陌生地方旅遊,
而工作外調能比旅遊更深入瞭解一個陌生地方,
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居然還有人為此付你(更多)薪水,
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雖然離鄉背初期的確是個挑戰,
一旦克服,生活功力像吃大補丸一樣快速成長。
無論是另一個城市或另一個國家,在家庭責任許可下,務必儘量爭取。
剛退休時如果有人問我職業生涯最大成就,
我會說四十歲當上CEO,現在問我,答案是三次外調。
原因是我後來才看清楚,升官加薪,
除了個人努力外,還有許多可統稱為「機運」的因素,
即使真的能力過人,作一個較精明的商人也沒什麽了不起,
而那三次外調大幅增進我的生活能力,為後半段樂活人生打下基礎。
保有工作以外的生活,
不要把工作當全部
這大概是上班族最容易犯的錯誤,
表面上看主因是環境競爭,更重要的其實是職場上普遍流行,
潛意識中認可一切與工作相關都是正當,重要,時髦的「工作至上」價值觀。
這種隨資本主義過度發展而來的想法,
造成現代人失去許多生活樂趣,
取而代之的是對物質,權勢,科技等人工樂趣無休無止的追求。
其實企業本身也是受害者,
員工因為這種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產生各種疾病,以致影響生產力,
於是稍有遠見的企業紛紛推出各種生活/工作平衡措施,
這些措施經常不是杯水車薪,就是淪為口號,
尤其當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看來更像是被人逐漸遺忘的笑話。
對抗主流價值不容易,需要首先意識問題存在,
問問自己平時花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聚/閱讀/玩興趣/運動/旅行/發呆?
這些才是人活在世該做的事,工作是為實現這些,不能反客為主。
有人會說現在工作是為某天專心做這些,
那除非觀念正確,否則「某天」永遠不會到來。
記住:「沒有人臨終時抱怨這輩子工作太少」!
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
多數上班族希望儘早退休,這取決於財務自由程度,
靠拿死薪水和省吃儉用不容易達到目標,長期投資理財有其必要性。
以退休規劃為前提的理財要把握兩個原則:長期穩健,分散風險。
只要看清物質欲求的本質,不做人云亦云的追求,
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其實比許多人想像來得容易。
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假手他人
如果身為主管,許多原來必須親手做的事可以交由他人代勞,
但要分清楚「授權」和「依賴」,
尤其像管理行事曆,整理帳單,安排出差,這些事儘量不要假手他人,
除了能更好掌控工作細節之外,還能養成有用的生活習慣,
工作帶來的光環和便利總有一天要退去,懂得如何生活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