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完美媳婦:遇到「這4種」情況,媳婦看似大逆不道,卻讓婆婆無法反抗!

婆媳問題在華人社會中一直都是無解的難題。
受到傳統「父權主義」的影響,女人雖不用擔起家中經濟重要支柱。
但嫁入夫家與丈夫的家人同住,婆媳關係是女人永遠難解的問題,更是所有已婚婦女們的惡夢。
但有 4 種婆婆要特別注意,和她們相處一定要有超高的情商和智商。
以下是各媳婦們的心聲:有沒有似曾相似呢?
一、說話很難聽,一言不合就動怒
1.「房子是我們家出錢買的」 這句話的殺傷力絕對滿分。
作為兒媳,最討厭的就是這話,好像是多高攀一樣。
有些婆婆更過分,小夫妻自己花錢買房裝修。
看在她眼裡卻是:那就是我兒子的錢,我兒子的當然是我的。
這麼算下來,房子跟媳婦沒半毛錢關係,媳婦的付出就是零。
2.「我兒子家就是我家,你得聽我的」
作為婆婆,您當然有權住。我從來就不是不孝順的媳婦,所以您來我歡迎。
但一山不容二虎,在這個家做主的女主人,是我,不是您。
在我和您兒子組成的家庭裡,您負責享受就行,不要時不時還來指點江山。
有時我們兩個爭論,也是在彼此磨合,為了能更好的在一起。您不要添油加醋,更不要替我們做主。
若您整天說這是您家,讓我聽您的。為了維護主權,我也會據理必爭。
3.「我對你已經夠好了,你還要怎樣」
這世上有權說這話的人只有我爸媽,而不是您。因此,這話原本就是錯誤的。
您在家帶孩子打掃做飯,我是真的滿心感激。但稍有矛盾就拿這個擠我,未免也不太合適。
如果這孩子不是您兒子的,您還會幫我一把嗎?
您並不是對我夠好,而是對您兒子夠愛,我只不過是沾了您兒子的福而已。
那些口口聲聲對兒媳夠好的婆婆們,不要整天把這話掛在嘴邊。
事實上婆婆只不過是愛兒子, 不是兒媳婦。 如果一吵架就拿這個說嘴,會更不利於婆媳關係和諧。
「我兒子就是這麼帶大的,怎麼帶孩子,我比你懂」您帶大您兒子很不容易,累積很多育兒經驗,想讓孫子受益,我理解這份心意。但很多老輩的育兒經驗,到現代已經不適用了。
我知道您愛孫子,那既然愛,我們更科學點,這不好嗎?
難道我不是親媽,我會拿自己的孩子當小白鼠?
您的建議,我會採納,但請不要老拿這話來說我,我也是有脾氣的。
我是我孩子的監護人,我做主,有任何問題我承擔。
二、以自我為中心, 做事不考慮別人感受
1. 孩子一生病,婆婆就推卸責任。
怕兒子怪她,急著把責任推到兒媳身上。
誰也不想孩子生病,一旦生病,最重要的不是推卸責任,是有病治病。
互相指責,孩子的病就能不治而癒嗎?再說,就算婆媳矛盾再深,我也相信你會對孩子好。
因此孩子病了,我沒打算怪你,你幹嘛要那麼快把責任推卸出去。總是推卸責任,讓人心生不爽。
這是一個家,孩子病了應該共同面對,不是互相推卸。這樣只會增加爭吵的機會。
2. 對於育兒有不同意見, 開始出現各種摩擦,導致婆媳矛盾。
在育兒這點上,一定要有個主,以誰為育兒的主很關鍵。作為媽媽,當然希望孩子由自己做主。
但婆婆卻各種不放心:我說不吃糖,她偷偷喂一顆;我說換有大便的尿布時,用溫水擦拭屁股,以免出褶子長濕疹,她偏不,一意孤行;就算我說這是育兒專家說的,她也聽不進,繼續我行我素。
這樣緊張的關係,矛盾自然是一觸即發。
三、胳膊肘往外拐, 總把媳婦當外人
家醜不可外揚,可婆婆偏偏愛和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吐槽。
我們和自己的媽媽還經常拌嘴,因此和婆婆之間多少會有不同看法。
但摩擦歸摩擦,這不代表我們不尊重老人,更不代表我們不孝順。
1. 婆婆們 總愛添油加醋 和街坊鄰居分享婆媳摩擦。
月亮是外國的圓,媳婦是別人家的好這也是導致婆媳矛盾的因素。
婆婆總是認為兒媳是別人家的好:
「人家兒媳帶婆婆去旅遊;人家兒媳給婆婆買新衣服;人家兒媳帶婆婆去高級餐廳。」
小時候,我們籠罩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長大後以為能掌握命運,結果又要與別人的兒媳比較。
您說,我們委屈嗎?儘管我們也孝順,但人與人之間總是有差別的。
2. 看媳婦不順眼,逮著就吵, 這種個性的婆婆是最難相處的。
天天哄著她不行,吵著她也不行。無論你怎樣,她就是各種看你不順眼。稍有不如意,就暴跳如雷。
按理說人越大見得事越多,應該更平和才對。
可家裡這位老太君偏偏是個愛折騰的主。成天生活在火藥濃郁的氛圍中,能不爆炸嗎?
3. 見不得兒子對兒媳好, 這種心態的婆婆有一大堆。
看著兒子給兒媳買了禮物,就覺得自己受冷落,感嘆白養了兒子幾十年,有了媳婦忘了娘。
看不慣的,大可不看。再說兒子對媽媽的孝順和兒子對兒媳的愛,這明明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偏心孫子、兒子,媳婦是免費保姆需設防,愛防著兒媳的婆婆不少。
四、矯情小氣,感覺總是對生活不滿
1.時不時摔門、關門聲音很大,彷彿要把對兒媳的不滿全發洩在門上。
可如此大的關門聲可能吵著剛入睡的孩子,說不定從夢中被嚇醒。這樣一來,又是一輪新的爭吵。
儘管我們是晚輩,但不代表長輩就是百分百正確。特別是婆媳這種與生俱來的死對頭。
在這種關係中,婆媳互相傷害的殺傷力,絕對不亞於同輩間的。
有時明明是婆婆仗勢欺人,卻總在兒子或公公面前,利用眼淚,上演了一齣苦情戲。
2. 有什麼不滿,婆婆不當場說出來, 而是一邊碎碎念。
你問她什麼事,又酸不溜秋的說沒事。你再次沉下心來問原因。
婆婆乾脆閉嘴甩臉,翻個白眼轉過身去。
你能沒火嗎?而且還總愛在兒子面前煽風點火。
3. 老公的態度, 往往是引起婆媳矛盾的關鍵。
有些婆婆經常到兒子面前訴苦、告狀,來不來還鬧一鬧。
百善孝為先沒錯,但愚孝卻是盲目和不理智的。
有時明明自己媽也有錯了,卻不管不顧的把老婆罵一頓。
他們事後會說:這是我親媽,我能怎樣?是,那是親媽,我沒打算讓你怎樣。
可是凡事認個道理,不是嗎?你就以為你這樣,就能到平息戰火嗎?
婆媳關係一直是所有女人的困擾之一,當然世界上不是只有壞婆婆,現在的社會與以前相比,明理的婆婆已經逐漸變多,甚至是愛媳婦勝過愛自己的兒子也不是沒有。
無論是什麼樣子的關係,一起生活就是需要彼此磨合,想法不同,可以互相說出來討論,找到共識。
如果能做到這點,相信婆媳矛盾絕對不會成為你婚姻中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