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親愛的,你知道嗎?女人要「率性」、要「任性」更要懂得「韌性」!

從小就常聽媽媽說我:“這孩子,怎麼那麼任性!”知女莫過母啊,活到中年,我不得不老老實實的承認了:我就是個任性的人,在任性這一點上,我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性格到底是天生還是環境培養的?爭論永無休止。
我更相信:大方向的主線是天生的,後天環境有影響,但改不了骨子。
同樣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兩個孩子,按說教養環境基本一致,但他們的性格表現可以完全不同。

任性和率性的區別

日常,我們往往把率性和任性都說成是任性,而沒有仔細區別兩者的不同。
在周國平的書中看過這段話:
“要率性,不要任性。兩者的區別在於,率性是由健康的天性引導,順應本我,不在乎功利、習俗和輿論;任性是被錯誤的情緒支配,固執己見,聽不進良知的呼聲和善意的忠告。
在具體的場合,兩者容易發生混淆。”

比如,一個人愛吃冰淇淋,​​就不加克制的吃個不停,最終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我們會說這人任性。
這種任性當然是需要修正和克服的。

再比如,一個人天生喜歡和動物植物打交道,以至於上大學時要選冷門的與動物相關的專業,儘管父母和老師都勸讓他選擇那些更“靠譜”的更務實的專業,但他仍然堅持自己內心的喜好,不聽他人“好心”勸告。他的行為也被長輩批評為“任性”。
但這種任性,其實就是周國平所說的率性。

我認為「它」是可貴的,是有主心骨的表現,是有堅定信念的表現,
是內心強大的表現,是一種超然脫俗的智慧。
哪怕未來,他的物質生活確實不如選擇務實專業那麼優越,
但他內心的滿足感會讓他不後悔自己的“任性”。

在本文裡,我就按多數人的習慣,籠統的把率性和任性都暫且稱為任性吧。

因為自己的任性,沒少受到親人朋友的批評;或許一般的朋友不會當面說,但背後一定是有所劃分的。親人或關係親密的朋友,則往往直截了當的聲討和批評。每每我總要嘴硬辯解,其實內心已經投降。
是啊,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懂得反觀自己,於是真切的意識到:
我真就是一個任性到家的人!而且,因為任性,一定傷害了不少人,惹了不少事兒,耽誤了不少大好前程。

若是這樣,我願意修正自己,試著克制自己的任性,做一個越來越優秀的人。
但我不會因為以前的任性而後悔。
的確,任性會導致很多不良後果,不用細講大家也都能想到。眾所周知的東西,就不在這多費口舌了。

我想提醒的是,任性其實也有好的地方,總歸以下二點只是我暫時想到的,並不代表全面:

第一、
任性的人活得更忠於內心,自我感覺更放鬆。

避免了因過於壓抑自我而造成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狀況;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種人在所有人眼裡都是大好人,從沒有異於他人的舉動,那麼隨順易相處。
但往往有一天,你突然驚聞他竟然是抑鬱症患者,或者身體有重大疾病。
就算生活作息飲食完全健康,但若長期處於壓抑情緒,也會導致重大疾病。
特別是女性的婦科腫瘤,大多與長期情緒不好有關。

第二、
任性的人會更真實的表現自己,
真實的流露自己,不隱藏,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短板。
他們有天生的坦蕩傾向,從某種角度說,這是優點。

我仍然固執的相信:任性並不完全是缺點,它也有可貴的一面。
因為,有些任性,是需要勇氣的。
有些任性,是需要有堅定信念的。
有些任性,是需要有強大內心的。

能任性也是一種幸福
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感覺的。人到中年,還可以像個孩子似的任些小性兒,還保持著性情中人的風貌,
沒被現實和世俗磨礪成光滑無角的鵝卵石,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幸福。
因為,能任性,說明有人在包容我;更何況,有些任性,也是需要物質條件的,雖然我可以不求富貴,安於隨心所欲的生活,但如果沒有基本的溫飽,恐怕我也沒條件談什麼任性吧。

曾聽過這麼一個說法:
婚姻幸福的女人會越來越像孩子,而婚姻不幸的女人會越來越像老媽子。
雖說這話多少有些絕對化片面化了,但確實有一定道理。
一個男人,願意包容你的缺點和幼稚,並且害怕你被幼稚所傷,更加機警的保護你。可以肯定,這是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而且,他愛你。就像母愛,不會因為孩子有缺點就不愛了。

一個被丈夫疼愛的女人,有時候更像他的女兒。
或許有些人會瞧不起,覺得她們扮弱小,自己有手有腳有頭腦有學識能工作能掙錢,幹嘛靠著男人那麼卑微。其實,她們享受的是那種溺愛背後、男人對她的包容與愛。

記得亦舒在《理想生活》中的有這麼一段話:
“什麼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須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壓力,不做工作的奴隸,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侶,活潑可愛的孩子,豐衣足食,已經算是理想。

而我發現,內心的感覺恰恰才是活得是否幸福的標準,而非外界的邏輯判斷。
三十多歲時,我也曾為之徬徨,甚至因為自己的“一事無成”而自責自卑。
起初,這種負面情緒需要更智慧的人來開導我,告訴我:

“你並不是真的一事無成,有沒有成,那是用別人的眼睛在評判自己,如果你自己覺得活得幸福,大眾的評判就無關緊要,畢竟,生命是自己的。
生活就像腳上的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如果你自己覺得日子過得充實而豐富,活得精神富足而愉悅,那就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其實是一種體驗,不需要尺子來衡量。 ”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