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要用一顆籃球,改變一整個地球

籃球教練給人的感覺就是個很兇、很嚴格的人,但彭柏霖,與其說他是位籃球教練,不如稱他為一位藉著籃球實踐品格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某一天,柏霖看見一位孩子在室內場地吐了一口口水,當他遞出衛生紙說:
「孩子,來我們一起把口水擦起來唷,在這裡吐口水是不好的行為,我們要愛惜這裡的場地。」
那孩子聽到後竟然放聲大哭。
這時旁邊的教練與家長都上前圍觀,並質疑他:「為什麼你要把他罵哭...你怎麼可以這樣教我的孩子?」
柏霖相當驚訝,原來當教練的他,只能教打球,不能教任何關於做人處事的道理?
當一個籃球教練,教學就應該要有「溫度」 運球、跳起、射籃,這是一般人對來籃球最基本的認識,然而柏霖認為教球,不只是把球投進籃框這麼簡單而已,不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他覺得教球是可以很有溫度的,教導孩子如何在場上全力衝刺,場下也全力以赴!
他說:「教球不是教技巧,更是帶人帶心!」
品格教育最核心:「不能用說的!」
一代人文教育大師黃崑巖曾說:教養如風,品格無形,對柏霖來說,想要教好品格很簡單,只要「做」的比「說」的還多就行了。
當柏霖發現孩子回答問題的音量很小時,他不是命令他們回答要大聲一點,而是模仿他們的音量,讓孩子們理解到自己講話小聲帶給別人什麼感受,最後再提醒他們:
「你要別人怎麼對你,就要怎麼對別人。」
當柏霖發現,他一沒盯著孩子練習,就會有人偷懶,他不是選擇責備,他嘗試著告訴孩子不要做給別人看,要學會對自己負責,因為練得好不好,最終都是自己的事情。
他說:「我要用一顆籃球,改變一整個地球」
你可能曾看過有人隨地吐痰、新聞上有人偷錢、甚至有人在捷運上砍人。
因此柏霖認為,「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的組成,按照年齡推算會落在現在的國小國中生。」
很多孩子其實只要有個人願意陪伴他,他們不只不會變壞還會變得比一般人更出色!
我問他,你是否曾因孩子沒有如你預期的變好,而感到挫折嗎?
他說:孩子的改變,並非一句話就能搞定,我們都只能當一個撒種的人,沒有人有權利說,我一撒種你就要馬上長起來,但是我們可以成為那個「曾經」撒種的人,他們可以少一堂籃球課,但不可以少一個品格教育的機會!
所以柏霖在這籃球訓練營中,不只期待孩子把球打好,更希望孩子們,能把學打球的執著與態度帶進生活、帶進家庭。
因為,「球技只能陪孩子三十年,但品格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甚至是下一輩子、到他的孩子、他的孫子,不斷不斷地延續下去,過了好幾代之後的孩子們,都有可能回想起爺爺曾跟他說:
「做錯事情沒關係,但是不要放棄」
接著,就快來看看他教球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