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習慣養成」有一套,黃金時間在幼年!生活的日常要注意,點滴累積成素質!

中國古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今中外的教育學者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而臥們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等於後期教育,花1噸之力。

幼年,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幼兒習慣的培養,大部分是靠著父母的示範和引導。孩子就是一塊天然的石頭,是否能雕塑成精美的作品,功夫還在每個家長,所以家長教育孩子要趁早,幼年時光就非常好,千萬不要錯過!

從語言開始文明習慣的培養

高爾基說:「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懂禮貌、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從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開始向生活的環境,學習語言,並且不分好壞地,全盤吸收。
如果父母平日說話,溫和有禮貌,日後多給孩子接觸詩歌、經典、文學作品等,那麼這個孩子的語言修為一定不會差。而好的語言,才能慢慢發酵出說話和氣、舉止文雅的好氣質。

從進食培養孩子的規則習慣

進食,是培養孩子規則習慣,最重要的契機。家長可以從細節做起:教孩子正確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動筷子後才能吃這個規矩、吃飯時手扶著飯碗等等。因為吃飯是一個孩子,每天要經歷好幾次的事情,所以通過吃飯,養成孩子的規則意識,這個契機非常重要。

從自己穿衣 開始培養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應該從小培養的行為習慣。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佔絕大多數,父母常常會過度保護孩子。現代將長們在生活上,都處處代勞,這樣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自然難以培養起自立的品格。

而孩子自立的意識,正是從穿衣、穿鞋、穿襪開始的;責任感,正是從幫助爸爸媽媽洗碗、掃地開始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從自主生活開始的;自信,正是從輕鬆掌控自己的生活開始的。所以,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會慢慢看到驚喜。

良好的習慣,從日常小事培養起。父母們千萬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點點滴滴,都是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好時機,多用一些耐心和愛,讓幼小的樹苗成長茁壯。

教育孩子,從日常行為做起:
 


教育孩子,從幼年開始
良好的習慣,從日常做起。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