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自己的口無遮攔當作大器,那只是幼稚而已 ,「這3種人」離越遠越好!

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這種人
身邊總有這樣的人,用口無遮攔來形容很貼切。
有些人總是把自己的口無遮攔當做真性情。
職場中,跟口無遮攔的人在一起。
他時不時將你的事大聲講出來,路人皆知。
當然,並不是說口無遮攔的人是壞人,他們只是在我們毫無防備時,把我們出賣了。
職場上若是碰到以下這三種類型的人,離的越遠越好。
第一種是「低自我監控者」
會影響、傷害到別人的話,一般人就不會去說。
但有的人根本不關心會不會傷害到別人,他們只在意自己說得爽不爽。
例如你告訴對方一件事,不到半天,整個公司的人都知道了。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
高自我監控的人能根據外部環境、交談對象的不同而調整自己的言行。
他們懂得把關注重點放在外界、他人身上,而低自我監控的人。
則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比起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
他們更在乎自己內心的感受。
第二種是「災難型自我中心者」。
有一個人離職後公開發文批評前上司,
還附上與其他同事吐槽的對話截圖,
雖然很謹慎地幫每個人都頭像打碼,
但從頭像底色、對話內容可以猜到是誰,而且這個人還在那個上司底下做事。
這種人在明知道會誤傷別人的情况,也依然一意孤行地選擇發文,
顯然他認為報復的私憤比保護自己的朋友更重要。
第三種是「攻擊他人的自卑者」。
有些自卑的人喜歡處處拿自己與別人比較。
一旦意識到話題快引到自己身上,就會表現出「攻擊自己」的模式。
例如自我貶低,好像先貶低了自己,別人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麽了。
不過,也有人是靠「攻擊別人」來獲得自信。
在這舉個故事:
某天,A君因狀態不好而打著瞌睡
不巧,B君出去裝水,路過A君的辦公桌,看到A君疲憊的模樣,
便關心:「周末去哪兒玩了?週一看著你這麼疲憊」
A君不好意思地說:「沒去哪玩,就是第一天上班有點疲倦。」
B君說:「嗯,我看出來了,你一上午或在睡覺,或在刷網頁,以後周末少出去玩太嗨呦。」
A君聽到B君這番話,臉冏了,很是尷尬說:「沒有呀,今天上午我很賣力工作的。」
B君說:「哈哈,跟我不用裝啦,我都看到了,還拍了一張照片,不信你看」
哎,A君頓時欲哭無淚。由於B君說話聲較大,
整間辦公室都聽到了A君的狀態,那種感覺真的比當眾出醜還要尷尬。
▼「話多不如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