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找到你》的紮心真相:缺錢,能擊垮99%的人?你信嗎

母親真的是太太太不容易了。無論披著多麼光鮮耀眼的外衣,只要用力撕光之後,依然是和生活耳鬢廝磨,終究困頓不已的尷尬。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就是要有養活自己的底氣和經濟獨立的硬氣。俗一點說,就是有錢。

國慶節的最後一天,我去看了電影《找到你》。
奔著姚晨和馬伊琍影后的名氣去的,看了之後,卻感覺有點悲涼。

姚晨飾演的李捷,是一名律師,精緻、專業、得體。
然而現實中,她一邊和前夫打離婚官司,一邊為了爭取撫養權拼了命工作。台上出得了庭,台下拼得了酒。

用盡了全力,只為了虛張聲勢的人生,沒有那麼狼狽不堪。

馬伊琍飾演的孫芳,經歷曲折,一直活在暴力、困頓和絕望當中。

出身社會底層的她,嫁給了一個不學無術還酷愛家暴的混不吝。
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卻偏偏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

窮,只不過是一個字,足以擊穿一個母親的全世界。
在一個滂沱大雨的深夜,孩子永遠地離開了她。她抱著漸漸冰冷的小身軀,放聲痛哭,撕心裂肺。

電影一出,很多人都在感慨:女人啊,真是怎麼做都是錯。
顧家是錯,因為沒有賺錢的能力就等於沒有了主動權;
工作也是錯,為了孩子拼了命上班賺錢,卻被吼著“你不配當媽”。

是的,女人不容易,生娃的女人更不容易,生娃後“喪偶式帶娃”的女人簡直沒有了人生樂趣。
可是,他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沒錢,才是最不容易。

連養活自己都困難的母親,養孩子談何負責?
沒有辦法付治療費,付學費、付奶粉錢的母親,談何稱職?

先看看李捷。為了掙錢,她要像個男人一樣風塵氣地喝酒,還要一邊喝,一邊忍受喝巧妙推開客戶的鹹豬手。

她像陀螺一樣,不分日夜地連軸轉;
她累到極點,無處傾訴,只能回到家裡向保姆出氣;
冷不丁,還要被前夫來一句:“你看你現在還像個女人嗎?”

再說說孫芳,她的男人早就可以忽略不計,她人生唯一的困難是:沒錢給孩子看病。
為了掙錢,她不得不賣身,陪酒,借高利貸。

然而,生活給她開了最大的玩笑,最後她依然是沒錢。沒有辦法支付床位費,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被強制出院。

因為窮困,所以殘酷。
“缺錢“兩個字,能讓愛孩子到極致的母親,從忘我到瘋狂,再從瘋狂到幻滅。
3個關於女性金錢危機的拷問

很多人都在說,《找到你》反映的是女性的兩難——事業和家庭,壓根兒沒辦法平衡。
其實,不然。這部電影揭示的是,所有女性的金錢危機。

就看李捷。
她可以找一份相對清閒的工作,或者甚至做自由律師,騰出更多時間陪孩子,做一個大眾心目中的“好媽媽”。

然而,她沒有。
她在案子中傾盡全力,豁出去、拼了命,無非都是想賺更多的錢。
她怕,怕在經濟上失去優勢,就失去了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機會。

然而,試問,為什麼社會、法律、過去的審判案例會給出這樣的暗示:只有在經濟上富裕,才能養好一個孩子?

難道一個小康程度的女性,或者一個辭職了的全職媽媽再去找工作,給予足夠的耐心、時間和愛,就不能養好孩子了嗎?

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的判例,為什麼偏偏要把錢放在考慮因素的最前面?
這是相當讓人費解的。不是電影解釋不明白,而是根本沒人質疑這一點的無稽。

這個社會似乎已經默認了——有錢才有一切,富裕是“得到”的前提。

其次,為什麼一個貧困母親無力支付費用,孩子就只能等死?
電影裡有一幕讓我震撼至深。

孫芳窮得連飯都吃不上,正在吃別人吃剩的盒飯,醫院的護士悄悄把孩子給換了床。
本該待在醫院裡面的孩子,被運送著出院,而毫無反抗之力的孫芳苦苦追著,肝腸寸斷。

錢,甚至在這裡走在了生命兩個字的前面。簡直是痛心疾首。
然而,是醫院決絕無情嗎?

不是的。在強制出院之前,護士已經幫她籌過錢。只是,醫院也不是福利院,不可能接受看不到盡頭的無底洞。

醫保制度、社會救助制度、貧困底層的就醫困局……一連串的問題,從這連根拔出。

再次,在一段親子關係裡,比錢更重要的是什麼?
李捷曾經很輕蔑地說過一句話,“沒錢養什麼孩子啊?”。

是啊,養孩子在精英階層的眼裡,代表著​​高級中英文幼兒園,代表著看病就要上和睦家,代表著保姆幼師補習班,代表著處處都是嘩啦啦的碎鈔現場。

然而,我並不認為錢是生孩子的唯一前提。
農耕時代的人們生下孩子還直接扔在田裡呢,咱們人類還不是頑強不息進化到了今天。
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所有大人的“自以為“,都是打著愛孩子的旗號,在為自己的面子埋單。
正如李捷片尾的自述所說,
“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別人的生命來完整自己……最該被感謝的是孩子。”

在一段親子關係裡,比錢更重要的是什麼?也許我們可以親自問問孩子。
我絕對相信,答案可以很多,很多。所謂平衡,滋長於你的內心

前段時間,姚晨在星空演講裡的話,依然言猶在耳:
“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利;
因為當媽媽,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義。也讓我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殘酷。這兩個身份並不矛盾。”

是的,我承認當母親真的很難。
這個角色裡面的煎熬、撕扯和犧牲,甚至每日澎湃著對孩子的內疚、期待和溫柔,沒當過媽的人不會懂。

一個母親角色,能讓一個人更深層次地體會,什麼叫做愛。
也讓人更深層次地體會,什麼叫做孤立無援。

最根本的原因,是勞動掙錢的時候無法帶孩子,帶孩子的話就不能好好掙錢。
然而,真的只有“苦情”兩個字來解釋這個角色嗎?如果我們理智一點看,事實上並非總是如此。

我曾經有兩個前兩年當了母親的同事,平衡職業和家庭的做法迥然不同。
其中一個同事,堅持給孩子母乳喂養到兩歲。

為了持續產生母乳,每個星期還要去做通乳按摩,上班了堅持當背奶族。別人加班的時候,她提著手提電腦飛奔回家,餵完奶才在家裡繼續幹。

身邊有人說她這樣做多餘,6個月以後的母乳完全沒有營養之類的。她完全沒有理會,她選擇的人生她樂意。

最後,她做到了,也從工作的職責和母親的職責中,獲得了平衡。
另外一個同事,從孩子兩個月開始就餵奶粉,甚至產假沒有放完就回到工作崗位上。

她每個工作日拼了命在職場衝刺,週末就完完全全抽出來陪孩子。
這種生活態度,當然少不了好事者竊竊私語過於拼搏,不夠顧家。

然而,她堅持認為吃奶粉的孩子也不見得有多落後,工作拼搏的母親也不見得有多失職。
她也從職場和母親兩個角色中,找到了快樂和人生定位。

這兩個母親,有人以家庭為重,有人以自我成就為人生重點。
最根本的匯集點是,她們都有選擇權。
閒言碎語,沒什麼意義,可以根本置之不理。

她們的選擇權源於,明白內心需要什麼,可以怎麼去安排,當中的困難如何去克服,金錢這件事如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

的確,對於一個身兼多職的女人來說,所謂平衡並不存在。
但是平衡滋長於你的內心。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就是要有養活自己的底氣和經濟獨立的硬氣。俗一點說,就是有錢。
與此同時,淡然看待各種支離破碎的現實撕扯——對自己寬容一些,沒必要追求絕對的完美。

“滿分媽媽”不存在,你的世界裡,最應該找尋的是“滿分的自己”。
這也許才是我們更應該找到的,關於媽媽與工作家庭間的最佳答案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