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時事

台灣三大黑幫秘辛,「竹聯幫」「天道盟」「四海幫」如何在台灣黑幫中掘起,刀光劍影的日子,唯一不變的是媽媽的淚!!

台灣黑社會泛濫成災,除了一般性的擾民事件外,惡性的犯罪事件也不斷地出現,幫派之間為了爭權奪利或因世仇彼此火並,更是台灣黑道勢力的主要特征,而“黑”“白”兩道的權力勾結和利益共生,更使老百姓對這些特定團體懷著恐懼的心理。

台灣黑幫組織甚多,有早期統稱的“本省掛”及“外省掛”兩大類,一般劃分為幫派和地方角頭。幫派規模通常比較大,跨區域發展,分支堂口甚多,內部組織也比較嚴密。地方角頭則以不良分子為主,經常以地域性的活動拉攏人際關系和發展勢力。目前台灣幫派較有組織與名氣的要屬竹聯、四海、天道盟三大派系。


竹聯幫是台灣最著名的黑社會團體,以台北為主要據點,向全台以及海外擴散,其成員高達10萬人以上。1950年左右,一個叫孫德培的人在台北縣的中和、永和一帶成立中和幫,後因罪被捕入獄,一些後輩遂行結合聯盟,以“竹葉飄飄片片聯”為口號,形成現在的竹聯幫。初設立時有獅、虎、豹、鳳、鴨五個分支,結盟的最大目的是為了繼續對抗其他幫派勢力與瓜分利益地盤。

台北地區最大勢力的四海幫上世紀60年代面臨當局打壓及強製解散的危機,竹聯幫便趁勢奪取四海幫的地盤,進而博得“天下第一幫”的名號。而後因竹聯幫成員公然在警方面前行凶,致使當局下大力清剿,幫主陳啟禮被逮捕入獄,服刑6年(期間還與學者李敖同監)。後來由數名大哥推舉總護法白狼張安樂擔任代幫主來重整竹聯幫,在張安樂的帶領之下,竹聯幫建立起更完善且縝密的製度,並奠定穩固的基礎,期間又提拔許多後輩。

1976年出獄後的陳啟禮再度改革竹聯幫,這次改革有統一竹聯幫的實質作用。1984年10月爆發了有名的“江南案”,起因於陳啟禮等人奉“情報局”局長汪希苓之命,赴美國暗殺政治評論作家劉宜良,此舉讓官方與黑道長期勾結的內幕曝光,台灣當局為了改善在民眾面前的形象,發動了首波全面性掃黑的“一清”項目,幫內許多大老遭到逮捕,陳啟禮也被迫逃亡海外,幫內一些要角也紛紛遠赴島外發展,竹聯幫元氣大傷。

1988年台灣當局實施大赦,宣布釋放監獄中服刑人員,其中也包括300 多名幫派份子以及竹聯幫各個要角,竹聯幫因而能重整旗鼓再度復出。經過數年的變化,竹聯幫雖仍是台灣最大最有名氣的黑社會組織,但似乎刻意表現群龍無首。


天道盟曾是台灣三大黑社會組織中地緣關系最強的角頭聯盟。相較於竹聯幫、四海幫“由上往下”形成核心集權領導層,天道盟則是“由下往上”的集體領導體製,權力核心為各分會之高層領袖,彼此間共同設立一“委員會”作為各組織之間溝通、協調的最高仲裁機構。就其成員出身地緣關系來看,屬於“本省掛”幫派。

由於上世紀80年代“一清”項目後,被掃入獄的台灣各地方角頭不滿政府當局強製管訓,獄中角頭便提議共組聯盟。眾人群起高喊“天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的口號﹔由文山“羅福助”為主、與高雄“楊登魁”、基隆“吳桐潭”等人共組天道盟。

不過雖然已喊出口號,但此時隻算是意識上的天道盟,並無具體組織。直到1988年眾人出獄,才在全台設立天道盟六個創始分會“太陽會”、“濟公會”、“孔雀會”、“不倒會”、“敏德會”及“仁義會”﹔更與日本山口組結盟,派人赴日見習山口組的經營模式。

天道盟成立初期正值台灣經濟蓬勃,短短幾年在南北地方角頭串聯的武力後盾下,天道盟不但有民意代表撐腰,幕後更有財團金援,將南部風行一時的餐廳秀搬上有線電視頻道,再加上從日本引進柏青哥(又稱小鋼珠,指電子遊藝場,)以及之後全台“六合彩”賭博盛行,將天道盟事業推向高峰。此時更趁勢喊出一句江湖對聯“天氣一點,道發萬枝”。

隨著時代的發展,90年代的天道盟也逐漸自我“提升”,轉而介入公共工程圍標、股票炒作、證券、娛樂及影視業等等,並成功介入政治選舉。1995年羅福助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立委”,崛起政壇長達6年,更被稱為台灣的“黑道教父”,台灣“黑金政治”一詞由此誕生。隻是因為天道盟的囂張氣勢,促使政府在1995年執行第三波全國性的掃黑行動,幫派分子避走海外。2002年,天道盟領導結構出現變化,隨著精神領袖羅福助因涉及眾多案件,無法繼續參選“立委”而勢力漸微。


四海幫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組織,也是台灣第一個最具組織規模的青少年幫派組織,是僅次於竹聯幫的第二大幫派。1953年,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以“四海兄弟”的名詞來創立四海幫。最初四海幫勢力並不強大,隻在台北市的西門町與車站一帶活動,四海幫當時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壞學生與政黨人士的子弟,因為政黨人士子弟的參加,而讓四海幫有穩固的基礎。
四海幫的口號是“有難同當,有福共享,打平台北”,幫規是“一條心,二不白(不白吃,不白嫖),三結義,四海為家”。台灣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其據點,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一般被認為應有數萬人。

然而在當局強力掃蕩下,四海幫在1962年面臨強製解散的危機,沉寂數年之後,70年代在劉偉民、陳永和與蔡冠倫等人的領導下,再度復興,多次與其他黑幫勢力對抗以擴大版圖,並且再次改建四海幫,但是當幫內大老劉偉民在日本遭殺手狙殺後,幫派勢力漸微。
1996年四海幫幫主陳永和與大老藺磊洽在自己所經營的餐廳遭到射殺,此事件震驚台灣的黑白兩道,黑道火並一觸即發。也因此重大事件,台灣當局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掃黑行動。1997年四海幫內的大老董克誠以副幫主的名義自稱,帶領七位四海幫成員至台北市刑警大隊,並以代幫主的名義宣布解散四海幫。

此舉最主要目的隻是要轉移當局的監控與攻擊,實際上四海幫依舊暗中持續活躍,並未解散。
雖然四海幫在早期的分支非常多,但現在實際仍有活動的隻有少數,其中以海嘯堂最為強大,傳聞現在四海幫的大老們正積極改革內部。
◇陳水扁曾給去世黑老大送挽聯
黑幫對百姓而言是種精神上的恐懼,有著莫名的壓迫。但令人真正害怕的是黑白兩道的勾結,合法掩飾非法,造成社會不安動蕩。如今的台灣黑幫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街頭地痞流氓形象,隻因黑社會組織滲透到了經濟和政治領域,換穿西裝、手提公文包的新樣兒了。

上世紀80年代台灣警政署宣布展開“一清”項目,那是國民黨統治時期重要治安政策之一。以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為依據,針對當時幫派份子以及流氓進行掃蕩,性質上雖然隻是一個行政命令,但是被捕者卻不須經過法律審判,當局便可直接裁定管訓送往綠島。
黑道大哥出獄後,為了求得生存,便思圖改變原來的幫派運作模式,跳脫以往的幫派印象,欲將非法改為合法,采用辦企業養幫會的方式,開始創設公司,朝企業化方向經營發展。企業化後的幫派,經過合法的商業發展,經營的事業也越來越廣,包括期貨證券、房地產、餐飲業、娛樂業和建築工程等,逐一形成財力雄厚的企業體。

同時經由人員素質的提高,黑社會勢力也開始轉向政界,黑道人物可以利用在當地的影響力,幫特定政黨候選人拉票,一個黑幫堂口如果有十個人,一百個堂口就有一千票。所以當政客選上後就要償還所謂的人情債,此時便以所掌握的政治勢力作為特定行業的保護傘,在分享實質利益的同時,就演變成黑白兩道權力共生。
這種利益關系也讓部分具有實力的黑道人物為求安身立命開始大力介入甚至親自參與選舉,即通過漂白經合法選舉程序進入政壇、進入各級地方“議會”,這便是台灣百姓詬病的黑金政治的基本禍根。以1995年底的台灣“立委”選舉為例,天道盟的精神領袖羅福助出來競選,高票當選的結果引起島內極大震撼。

如今台灣法律雖然通過了“反黑條款”,禁止具有黑道背景的人物參與選舉, 可是他們仍有各種不同管道與政界溝通。就像台北市牛埔幫老大張乃富去世,陳水扁和呂秀蓮還公開贈送挽聯,許多民意代表也都參加了治喪委員會。這種情況該歸咎於誰?相關掃黑機關也隻能尷尬以對!

“刀光劍影的日子我已經厭倦……”唯一不變的是媽媽的淚.......
曾經聽道上人物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大概是江湖日子過後產生的厭倦感,一種再也不想要的惆悵人生。掙脫金錢、欲望的誘惑,想要重獲自由的感嘆。年輕氣盛的荒唐歲月,遇到沖突總是要跟人論輸贏,呼朋喚友打群架,再漸漸因為利益結合而成為幫派,一群人到處玩耍逞凶鬥狠,比拳頭的大小,比人數的多寡。而輸的一方卻又積極等待著下一次的相遇報仇……

許多台語歌曲都是描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心情,黑道中人的悲情人生故事。然而黑幫環境本就具有的特質,不會因此而變成四海豪情漂泊流浪之慨,浪子依然會是浪子。唯一不變的是家中媽媽止不住的眼淚。
2006年台灣黑道仲裁者蚊哥逝世,黑道世紀喪禮上台灣各黑幫大哥共同召開記者發布會說“529”是黑道和平日,各幫派約定不殺不砍。但是和平日之後呢?黑幫兄弟賴以為生的環境還是依然,黑道情義倫理並不會就此停駐在喪禮這一天。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