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新奇

大清朝軍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壤地別

經常看清宮劇的朋友,或許主要到了這個問題。同樣是清軍士兵,有的士兵胸前寫的是兵,

但還有的士兵胸前寫的是勇。最經典的是,這兩種士兵之間是相互鄙視的。

而且這兩種士兵的待遇也差距很大,那麼,這兩個字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其實,很簡單,一個是清朝的正規軍,另一個是臨時工。
 

 

首先講一下清朝軍隊的組成部分,第一部分自然是清朝自己的八旗兵,分為漢八旗、蒙古八旗和滿洲八旗。

這是清朝皇帝信得過的部隊,在清朝前期,被派往各地作戰。

除了八旗以外,還有就是綠營。綠營是漢人組成的軍隊,是八旗的助手。

綠營兵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為何會被稱為綠營呢?因為這些部隊使用青色的軍旗。

 

這些部隊都是清朝的正規軍,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這些士兵的胸前都有一個兵。

在電視劇裡,看到胸前有兵字的,一般都是綠營兵。因為,八旗兵不經常出門。

按照規矩,衙門裡的差役根本沒有資格用兵這個字。

所以,電視劇中的這一點不合理。至於勇,就更簡單了。

勇主要出現在清朝後期,主要是一些地方武裝。

在清朝的後期,爆發了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事件。

由於疏於戰陣,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已經無法為清朝征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只能鼓勵那些地方官員組建地方武裝。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但需要注意,這些軍隊不是朝廷的正規軍隊,朝廷是不發工資,工資由統軍官員自己想辦法。

為了與朝廷的部隊區別開,那些地方團練士兵的胸前不是兵,而是一個勇字。

在清朝官方的稱呼中,一般稱呼湘軍為湘勇,淮軍為淮勇。

很明顯,和正規軍是區別開的。

不要小看這些地方部隊,這些部隊戰鬥力很強。

 

清朝後期全靠這些部隊維持著,至於綠營兵和八旗兵只能用來嚇唬老百姓。

不得不說,湘軍是看不起綠營兵的,綠營兵也看不起湘軍。

綠營兵的好處是自己算正規軍,可以子承父業。但已經喪失了戰鬥力,隨時有可能被裁撤。

至於湘軍,雖說沒有什麼番號,但戰鬥力強,朝廷還真離不開這些地方部隊。

後來,清朝組建了北洋和南洋兩軍部隊。

認真的說,北洋和南洋的背後仍有湘軍和淮軍的影子。

當然,無論是什麼軍隊也挽救不了大清國,1912年,清朝走進了歷史的墳墓。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