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你一定要知道!帶寶寶的老人如果能做到這10件事,你簡直太幸福了!!!

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你一定要知道!帶寶寶的老人如果能做到這10件事,你簡直太幸福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source: toutiao)

 

文 | 米粒媽(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老人帶娃有三怕:怕餓著、怕凍著、怕孩子哭!年輕父母則堅持科學育兒,照書養,因此雙方互相“看不順眼”。

老人疼孩子的心,絕對比父母還深,但因為年齡和時代的不同,有觀念差異也正常。

為人子女,我們要充分體諒老人的辛苦~單純埋怨能解決問題嗎?能嗎?不能。我們要做的,是將正確滴育兒觀傳遞給他們。

如果老人能做到下面這十件事,那你簡直不要太幸福!

(source: toutiao)

 

Part1

不迷信偏方

有些老人非常迷信偏方,比如:

銀器煮水、白酒擦身能給寶寶退熱?

寶寶發燒,一定要捂汗?

魚刺卡喉拍背能緩解?……等等。

像這樣的所謂偏方特別多,說句實話,真正管用的沒幾個,大部分還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就拿發燒捂汗來說,越捂體溫越高,會產生捂熱綜合徵,對孩子反而是傷害,甚至有無知家長硬把孩子捂死了,上過新聞的哦。

去年8月有個發燒的小男孩,家長給他喝了銀手鐲煮的水,還有泡過的珍珠粉,第二天開始嗜睡,奶都不喝了,送到醫院孩子已停止呼吸。

偏方真不能隨便信,尤其不能給孩子亂用!切記!

Part2

正確新增輔食

孩子要越早吃輔食才越有利於健康?真不是這樣的。

母乳寶寶,6個月以後新增輔食就可以啦~輔食得吃,但要按月齡來新增。

4個月前,孩子的腸道保護屏障尚未發育完全,太早吃輔食,尤其是蛋、花生和海鮮類食物,容易過敏。

新增輔食,通常從米粉開始,果蔬泥也可以的。性狀從稀到軟再到固體,依照推薦時間新增就好。

早前發過一篇《0-5歲孩子每天喝多少奶?吃多少輔食?這篇全都有!》,裡面介紹的很詳細。

(source: toutiao)

 

Part3

不亂給寶寶吃零食

老人帶娃,總怕孩子餓著,有時會給孩子吃零食。其實孩子不是不能吃零食,而要吃“對”,不能亂吃。

 

 

還記得早前發的這篇嗎《孩子就應該吃零食,重要的是看怎麼吃!》裡面講得很清楚。

零食的真正意義,絕不是指膨化食品、高糖甜食亂七八糟的東東,而是指兩頓正餐之間的小加餐!

孩子胃容量小,一天三餐無法滿足他的能量需求,需要少食多餐。所以孩子吃的健康的零食,應該是水果、蔬菜、少量蛋白質和澱粉食物。

而且孩子吃零食,可不是抱著不健康食品,走哪兒吃哪兒,邊吃邊玩!這種肯定不行。要像正餐一樣,利用專門的時間來吃。

對於1-3歲的寶寶,每天3頓主餐,2頓加餐是很正常的哈。

Part4

不把寶寶喂胖

米粒從小就是瘦猴型,經常有人跟米粒姥姥說,你外孫是不是不好好吃飯?那麼瘦,營養跟不上吧?

這點上,米粒姥姥的觀念特正,每次都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孩子可不是越胖越好,健康就行了,吃的太胖營養過剩,長大後很容易患糖尿病、心臟病、脂肪肝呢。

每次聽她跟小區各路叔叔阿姨普及知識,我就偷著樂。可別讓寶寶長成米其林輪胎~

(source: toutiao)

 

Part5

不追著給寶寶餵飯

跟大夥說過,我表弟從小就是追著喂大的~那叫個鬧心。

追著餵飯的害處不少…寶寶喜歡含飯、食物咀嚼不充分,造成消化不良、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還容易造成過度肥胖。

早前發過一篇《還在追著餵飯?你跟孩子有多大仇?》,裡面說的很詳細,可以講給老人聽呢。

被大人追著餵飯的孩子,有的一頓飯能吃2個小時…老這樣不規律胃能好嗎?而且總追著喂,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鍛鍊手部動作與手眼協調能力的機會。

拿我表弟來說,從小吃飯就是他的“痛苦”,大人永遠舉個碗在背後跟著。久而久知,吃飯似乎變成別人的事~反正你讓我吃我就吃,飽了我也不吭聲…你滿意就好。

身為家長,我們要相信孩子,他說不餓,就別逼他吃了,真的沒有任何好處。

Part6

不使勁捂寶寶

傳統測溫大法:摸手、看孩子是不是打噴嚏了。這些方法真的不靠譜。

小寶寶血壓比成人低,心臟泵出的血液,到達手腳等末端的會比較少,所以容易手腳發涼。

溫度調節不佳、粉塵刺激,甚至見光都有可能會打噴嚏。只聽噴嚏聲就緊張,純屬嚇自己,除非孩子流鼻涕了,倒有幾分可能。

既然這兩種方式都不對,該怎樣判斷孩子冷不冷?

很簡單!摸寶寶的脖子和靠近心臟處的背部。只要這兩個地方溫熱,手心也沒出汗,就代表孩子不冷不熱穿得正好。

關於冬季給娃穿衣服的法則,可以看看這篇《冬天孩子總生病?那你是養的方式有問題!》的介紹。

 

 

記住要多層穿搭,冷了穿熱了脫,不要捂汗,容易感冒。

(source: toutiao)

 

Part7

不溺愛

溺愛孩子幾乎是老人的通病,俗話說的好嘛,隔代親使勁疼。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恨不能摘星攬月。

孩子就是家中“太上皇”,有啥毛病不讓批評。

帶孩子出門格外護犢子,總怕孩子被別人家娃欺負…

愛孩子不是給他最多,最好,最貴就是愛。物質方面適度給予即可,最不能“省”的,是給他好的教育,並讓他懂得規矩。

絕對不能慣孩子的毛病,有錯誤一定要批評改正,特別是家教方面,千萬不能因為溺愛而忽視。

有些老人愛說一句話,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呵呵,這句話完全是“歪理邪說”!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貪圖物質享受,吃不得苦,什麼事都要順他心意來。長大後,絕對是個生活低能兒,而且不懂疼惜他人,不懂得付出與感恩。

到那時,再後悔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晚了!

Part8

不把屎不把尿

雖然我們都是父母把屎把尿養大的,但寶寶真不能再繼續“把”了~

小寶寶的脊椎很脆弱,把屎把尿的動作會影響脊椎的發育。影響還不止這些,等孩子長大,痔瘡和脫肛的發病機率也會加大。

孩子的如廁訓練真沒有想象中難,有不少繪本都是教寶寶如廁的,父母可以帶孩子讀。給他買可愛的小馬桶,訓練褲等。

這篇《把屎把尿太坑娃,給寶寶科學、有尊嚴的如廁訓練,你可以這樣做》,可以解答你所有關於如廁訓練的問題。

(source: toutiao)

 

Part9

捨得讓孩子“受傷”

寶寶的哭聲對老人來說,無疑於戳心利劍。所以但凡孩子因為鬧情緒,或不小心磕著碰了而哭鬧,馬上就抱起來哄。

疼孩子不能這樣哦~孩子的哭聲有多種含義,如果是困了、餓了等生理原因,要及時安撫。悲傷、難過等情緒宣洩,我們要允許孩子哭,這也是他的權利。

等他長大有了小心機,哭聲有可能變成達到目的的手段,老人的心軟往往會被“利用”。

關於如何解讀寶寶的哭聲?相信這篇《孩子把哭當成武器,妥協?你就輸了!》可以幫到你。

至於孩子的偶爾磕碰很正常,只要沒有受傷,不用過度緊張,尤其是男孩,沒那麼嬌氣啦。

家長總一驚一乍,孩子本來沒咋的,反而會演變成大聲哭鬧。想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別對他“太在意”。

 

 

Part10

不講“中國式”禮貌

還記得之前發過的文章《最傷孩子的五大中國式禮貌!多少父母沒當回事》嗎?

這也是很多祖輩家長容易犯的錯誤,甚至比父母還嚴重!

強迫孩子叫人,不叫就緊著催。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不給還硬奪。

喜歡拿自家孫子孫女和別人家的孩子比…等等。

老人呢有時比年輕父母更好面子,總擔心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沒禮貌?不會帶孩子?而且有時難免虛榮心作祟,所以喜歡比較。

無論男孩女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獨特之處。無論父母還是爺爺奶奶之輩,都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特點,這樣才是真為他好。

老人帶娃會碰到許多問題,這裡只列舉了十條最常見的,親愛的們中槍了幾條?最後推薦幾個隔代育兒的繪本,增強三代人的感情,可以讓老人帶著孩子一起讀哦

1.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source: toutiao)

 

適合3-6歲的孩子,作者湯米·狄波拉創作了200多本圖畫書,這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這本!

它記錄了湯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間的生活點滴,小溫馨又很感人~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生活,互相關愛互相理解。

2. 外公

(source: toutiao)

 

適合3-6歲的孩子,整個故事都是外公與小孫女無厘頭的對話,很有趣,我帶米粒看的時候哈哈大笑。

小女孩很天真,外公也充滿頑童之心,別看歲數差那麼多,本質上他們都是孩子,所以完全能夠互相理解。

3. 爺爺變成了幽靈

(source: toutiao)

 

適合3-6歲的孩子,一本關於死亡教育的繪本,很感人。如何讓孩子接受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離世?

這雖然是個“鬼故事”卻超級溫馨。爺爺捨不得離開小奧斯本,他沒變成天使,也沒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在奧斯本的房間…

小奧斯本幫爺爺一起尋找他忘記的事情,一面找一面回憶爺爺的一生。回憶美好,重溫彼此的情感,盡情宣洩悲傷。

4. 奶奶的紅披風

(source: toutiao)

 

適合3-6歲的孩子,講述瞭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主角是個膽小的男孩,不願意出門,害怕人多,害怕擁擠,害怕吵鬧……

為了幫他建立膽量,奶奶織了一件漂亮的紅披風給他穿上。有了勇敢者的象徵,小傢伙放開心胸,開始勇敢的探索世界。

5. 親愛的狼爺爺

(source: toutiao)

 

適合3-6歲的孩子。爺爺為什麼總待在屋頂的房間,忙啊忙個不停?要不就呆呆從著思念去世的奶奶。雖然爺爺不愛說話,可我遇到困難找他,爺爺總有辦法解決~

原來他年輕時好厲害!做過淘金師傅,學過廚師,開過飛機,還當過海盜……不管怎麼說,我親愛的狼爺爺,我會永遠陪在他身邊。

6. 先左腳,再右腳

(source: toutiao)

 

這本適合7-10歲比較大一點的孩子。故事超感人,我和米粒都看哭了!

爺爺巴柏是孫子巴比最好的朋友,小巴比學走路時,爺爺耐心的重複“先左腳,再右腳”,一步步教會了巴比。

有一天,爺爺突然中風住院…出院後不會走路,而且不認識巴比了。巴比傷心又害怕,但他鼓起勇氣親近爺爺並幫助他。

終於有一天,爺爺在巴比說著“先左腳,再右腳”的引導下,重新學會了走路…

(source: toutiao)

 

老人也好,父母也罷,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既然出發點一致,就沒必要在育兒問題上弄成“仇人”。針鋒相對,解決不了問題噠。

當我們和老人因為育兒問題,發生了衝突~請試試這樣溝通:

首先語氣要親切!而且說話要注意場合,別在外人面前讓老人下不來臺。不要總說你認為應該怎樣,而要用科學來回答,用醫生的話來回答,畢竟老人都愛信“專家”哈哈。

也可以舉別人家孩子的例子,眼見為實,老人也更容易接受。甚至巧妙的“策反”孩子,讓他跟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去說。這可是老人的心肝寶貝,說了準聽。

(source: toutiao)

 

當然,也要多發揮好老公的作用,尤其是和婆婆產生分歧的時候。

那畢竟是她親兒子~牴觸感沒那麼強,更容易聽得進去話。

有時為了讓老人信服,也可以適當“貶低”自己,在婆婆面前,說您看我就是從小愛吃糖,所以牙很不好,總疼。在自己媽媽跟前,就犧牲下老公嘿嘿,多拿他的毛病當例子。

除了注意溝通方式,平時也可以多轉一些科學育兒的文章給老人看。最重要的事,真心感激老人帶孩子的辛苦,逢年過節送上禮物,讓爸媽感受到你們的愛。

養兒才知父母恩,多互相理解,全家人才能一起開心的看著寶寶成長。

(source: toutiao)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你一定要知道!帶寶寶的老人如果能做到這10件事,你簡直太幸福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