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這才是告知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正確方法!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這才是告知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正確方法!你做對了嗎!」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3歲的孩子開始有個讓媽媽頭疼的問題:還沒得到允許就拿走別人的東西。

媽媽有些疑惑,這屬於偷竊行為嗎?他為什麼會這樣呢?

(source: cnread)

 

媽媽林嵐很煩惱,因為他突然發現3歲半的兒子正很開心地在玩一輛她沒見過的小汽車,他告訴媽媽,這是在遊樂園撿到的。之後的幾天,在幫兒子收拾東西時,林嵐發現了更多她“不認識”的東西:舊手機、自行車頭盔、變形金剛、熒光筆……兒子宣稱,它們都是借來的,撿到的或者別人送的。林嵐發覺不對勁,很快了解到,這些東西都是兒子在沒有經過別人允許的情況下,就擅自帶回家的。但是在讓兒子給別人道歉之前,她想先弄清楚,兒子為什麼會這樣?這真的算“偷竊”嗎?

(source: cnread)

 

 

為什麼孩子愛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孩子還不熟悉道德規則。學齡前孩子擅自拿別人的東西,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偷”。孩子需要一些時間來學習,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正直、樂於助人等道德規則需要孩子在充分了解它們含義之後,才能自覺遵守。

而在此之前,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形成自我意識,之後他才能學會尊重別人的需求,為他人著想。所以,隨便拿別人東西只是孩子在慢慢樹立道德觀念之前的正常表現。

孩子通過擁有自己的東西,來得到大人的認同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常常通過自己擁有的東西來評估自我價值,獲得大人們的認同。

比如擁有一輛玩具小汽車會讓孩子的自我感覺得到強化,他覺得:當我有小汽車了,我就和爸爸一樣大了。所以,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他總是想擴大自己東西的領地了。這是孩子自我發現的必經階段。

(source: cnread)

 

 

為什麼有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愛拿別人的東西?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偷偷拿走別人的東西,有的孩子自始至終都沒有這個習慣,而另外一些孩子卻表現得“劣跡斑斑”。

專家告訴Parents,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拿別人東西和道德無關,他們只是很難劃清“我你界限”。

可能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們就被迫和別人分享,“把你的小鏟子給翩翩用,你已經有推土車了”。爸爸媽媽甚至會擅自主張把孩子手裡的玩具拿過來,給兄弟姐妹或者其他玩伴。

這樣,孩子經常越過“你的”或是“我的”界限,所以,長大後不經意間越過界限,去拿別人東西也就不奇怪了。

(source: cnread)

怎樣讓孩子分清界限,不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切忌,不要小題大做,給孩子貼上“偷”或“撒謊”的標籤。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把別人的東西拿走是不對的。

德國慕尼黑Max Planck認知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其實98%的4歲的孩子知道不應該偷盜。但是,孩子的內心並沒有把這個行為和道德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說,這麼大的孩子並不認同也不理解,即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做正確的事情。

不過,說歸說。千萬不要把“偷東西”或“撒謊”這樣錯誤的判斷用在孩子身上。比較好的方式是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希望有一輛小汽車,但是它並不是你的,你只是想像著擁有它。

更高明的方法是,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這個尷尬,“這輛小汽車是不是太喜歡你,所以偷偷跟到咱們家來了啊”,這樣即使3歲的孩子也能在不丟臉的情況下承認。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寶物箱”。對於那些不能分清我你界限的孩子來說,他首先需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寶物箱,最好配上鎖和鑰匙,總之要確保只有他自己才能開啟。

寶物箱裡哪怕只鎖著一個破玩偶,也能讓孩子感覺自己的財物得到了承認。你可以提醒他,有時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寶物箱,看看裡面是不是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這比你去搜查孩子的房間要好得多。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爸爸媽媽對待這個問題時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孩子只有通過練習、練習、再練習才能掌握恰當的社會行為。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這才是告知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正確方法!你做對了嗎!」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cnread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