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對他的傷害是你所無法想像的!

大家好,我是Tammy今天來跟你說說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對他的傷害是你無法想像的!

 

有一句話叫作: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無法承擔的後果

有一個男孩在高考之後選擇了投河,他最後的話語裡描繪著那種失望:考試得了98分捱罵,夾菜的姿勢不對會挨巴掌,動不動就是打罵,從來沒有得到過一句鼓勵,在家裡感受不到愛,即使離開也不會不捨。

而他的父母雖痛徹心扉,卻怎麼也不明白,怎麼罵兩句、打幾下、發幾頓脾氣,就把孩子送走了?表面上看是對孩子的責罵與體罰,實際上卻是孩子一直得不到親近的人的支援,得到的只有指責和打罵。

我們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不斷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日積月累,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失望。

習慣培養

每天都有許多不想寫作業的孩子。媽媽一回家就叫孩子寫作業,叫完後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就在廚房裡大聲問孩子,作業做了沒有?起初孩子還會說:一會做。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孩子懶得回答了,故意沒有聽見,繼續玩他的玩具,看他的電視。

這位媽媽就會氣急敗壞的跑過來說,你馬上把作業給我做了。孩子說,我還想玩一會呢。這種話總會激怒了媽媽,“我告訴你,今天你不趕緊把作業做了,明天老師收作業,看你怎麼辦!”然後就摔門而去。半小時後回來,一切照舊,後面就不多說了。

來看另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不過孩子回家後,爸爸不會讓孩子馬上寫作業,而是說,你先玩20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孩子興奮的跑去玩玩具了。20分鐘後,爸爸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玩,就說,來,咱們該寫作業了,停止你手邊的工作。孩子說,爸爸你先等等,我把這個樓房搭好就來,爸爸同意了。

爸爸等著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牽著他離開了玩具的地方,來到書桌前,問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語文還是數學,孩子做了一個選擇。

雖然孩子還是不願意回家就主動作業,但未來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一直是爸爸在管理這個孩子,相信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自覺完成自己的作業的,可能是在小學中年級、高年級、甚至是初中,早晚又有何妨?這種時候遲早會來的!

如果是媽媽繼續用原有的方式去管理孩子,孩子會怎麼發展?可能孩子仍然會玩,孩子會想辦法逃過媽媽的訓斥。當然,這只是小學階段。初中後,孩子無需害怕媽媽了,可能會用語言反擊,行為反擊,甚至是過激行為來反擊。而這很大程度都是由媽媽的發脾氣引起。

 

把孩子當客人

美國的兒科醫生兼心理學家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裡曾說,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客人。

因為如果是你的客人忘記帶東西了,你不會對他大發脾氣,並說出一串尖酸刻薄的話:你是怎麼回事?每次都要丟東西,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你怎麼就不能像某某一樣啊。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不長點記性?

我們什麼也不會說,只會禮貌地微笑,馬上把傘送到客人面前:這是你的的傘,走好,再見!

我們常常把刻薄留給親近的人,把優雅留給陌生人,因為我們的心裡有陌生人和親人之分。事實上,別人是不分陌生人和親人的,除了自己都是別人。那些以“為你好”的名義,對別人發的脾氣其實都是教養不夠的表現。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意思是說家庭生活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坦誠相見,以愉快的態度和溫和的言辭相待。

最親近的人之間感情融洽,沒有隔閡,友善相處,這比嘴上說說要修身養性、觀心內省強萬倍。這正應了這句話:刻進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而來自父母的溫和、信任和鼓勵,對孩子的成長則是無比重要的!

冷靜太空

儘早教會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

前幾天,兒子去表妹家玩。

他出門的時候,我跟他總是一番囑咐:

“在外邊小心點,不要亂跑。”

“好的!”

“不要跟妹妹吵架,生氣了也不能打人。”

“我不吵架,生氣了我就深呼吸。”

“真棒,就這樣做吧!”

不過兒子的回答還是讓我有點吃驚。

雖然他生氣的時候,還是無法控制住,但他至少知道該怎麼做了。而他的回答應該是來源我給他講的《傑瑞的冷靜太空》。因為那時我跟他說過,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提及了這個辦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沒想到他還真記住了。

在書中,小男孩傑瑞因為摔了一跤,打碎了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後大發脾氣。在媽媽的引導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靜太空”,學會了控制自己發脾氣的方法。

其實這本書不僅僅是孩子的書,大人也一樣適用。深呼吸的方法我試過,真的管用。

其實誰都需要一個冷靜太空,我們在生活中,和同事相處,甚至在馬路上堵車,還是跟親人爭論時,情緒上來了,真的要控制住。因為脾氣的爆發,往往是麻煩產生的源頭。

 

管教孩子

在情緒管理的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每天都會觀察父母的行為和表情。所以我們常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自己的問題,也把自己的樣子印在了孩子的身上。

我們會發現一個這樣的情形: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會像個小大人一樣去為難其他孩子;

而在父母經常發脾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脾氣也會很大。

不發脾氣並不是放棄管教孩子,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管教孩子。比如有效的規矩、孩子的自律、養成好的習慣。努力去做好這些教育,遠比只發脾氣要有意義的多。

多年以後,當孩子長大後離家後想起你時,你希望孩子的記憶裡住著一個愛發脾氣的怨婦媽媽呢,還是一個溫和的媽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對他的傷害是你無法想像的!」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