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時事

這位台灣女生在「大陸住五年」後:回到台灣後好受傷!她憂心台灣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Ifunny趣味新聞小編Karen!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這位台灣女生在「大陸住五年」後:回到台灣後好受傷!她憂心「台灣的未來」!」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23歲的台灣女生謝寧,5年前中學畢業時以學測成績申請讀中國人民大學,現在就讀於北大新媒體研究所。

過去,每次放假回臺她都很開心,今年她卻首次感到家鄉的人可能因為她在口音或用詞上的不同,會收起笑意、態度變得較差,讓她非常驚訝且受傷。

赴陸5年的謝寧說,5年來她因課業忙碌,每年都只有過年時回臺待短短幾天,每次都覺得很開心、很舒服;今年她第一次待足兩個月,卻驚訝發現不論在哪買東西,本來態度不錯的台灣人,只要聽見她的口音、用詞,覺得像大陸人,態度就大轉變,臉立刻垮下來,變得很不友善。

我不知道為何我只是去大陸讀書,就好像被當作叛徒?謝寧說,許多台灣店員一認為對方是陸客,就擺出要賺你錢的嘴臉。她感慨,她去大陸這麼認真學習,回臺卻不被認同,然而去美國等國讀書的人卻不會被這麼對待。
 
台灣女生在大陸五年:回到台灣後驚呆了
(source: huanqiu)


謝寧感慨,過去她一直覺得台灣是極為善良之地,近年不知為何變化很大,網路、電視只要講到大陸,就充斥各種偏見與負面言論。例如每次有人試著理性討論說兩岸如何和平共處、經濟交流,台灣人就會回「426(死阿陸諧音)」滾回去,彷彿毫無理性。

她深感,台灣現在彷彿陷於盲目仇恨,很希望大家多去大陸看看,且不只是觀光,而是真的生活一段時間,也許就會發現大陸真的沒有想像的那樣,許多情況只是媒體和當局者的渲染。
 
 

離開台灣雖久,卻反而更愛台灣、希望台灣好,謝寧向來認為,不應拿別人的不好來一直說嘴,而是該看看對方哪做得好,讓自己比對方更好。然而這幾年她跟高中同學對話,覺得對方好像都聽不懂她說的台灣危機為何,沒法從外面看台灣;更有人會認為你們被大陸「同化」、「洗腦」,覺得臺生都幫大陸講話。

謝寧則認為,她只是像其他到歐美留學生一樣旁觀者清,以全面角度中立客觀地看事情,希望讓台灣處境更好。但這些,台灣朋友都聽不進去,但若是去過英美留學的朋友就可溝通。

台灣女生在大陸五年:回到台灣後驚呆了
(source: huanqiu)
 
謝寧表示,當年她對大陸毫無認識,只聽說素質很差,但曾在大陸任教的爸爸一再建議,她才同意去看看。

當年她覺得台灣和大陸差距真的很大,沒想到現在已漸漸對調。謝寧說,現在大陸不論生活不論就便利性、快速性等,都比台灣方便。在天貓網站買東西,下午就送過來,小哥還問要不要把外包裝等垃圾帶走;出門買東西帶手機就好,不用帶錢包,甚至不用出門,便利超商就可以在20分鐘內送到家。
 

觀察現在的台灣,謝寧說似乎非常安逸,很適合生活,但不夠有拚勁。她憂心,台灣未來的青壯年人口逐漸外移,在此接受完12年的義務教育,之後就到其他地方工作,再回來享受健保。
 
台灣女生在大陸五年:回到台灣後驚呆了
(source: huanqiu)


親身經歷大陸的大學苦拚時光,謝寧建議台灣學生來大陸念碩士就好,念大學會失去更多,留下遺憾。她說大陸的大學沒休閒娛樂,大家都很衝,努力規劃未來,一點時間都不浪費,甚至較少有人談戀愛。想過自由的大學時光,留在台灣較好。

謝寧說,她也曾努力跟同學拚成績,但最後想清楚該拚的不是成績,而是要認識很多人、擴展眼界,她後來能得到很好的實習機會,也是因為遇到這些人。大陸很拚成績,但人脈、資源也很重要,我未來既然想做公關、新媒體,就該先磨練交際、人際關係。若是就業,謝寧也鼓勵台灣年輕人來大陸闖一闖。她認為,台灣人不論來大陸就學或就業,都可以改善彼此關係,藉由民間交流來了解對方,不要靠媒體、政治片面訊息傳達。
 
謝寧表示,她畢業後會希望以北京為跳板,優先到歐美地區工作,第二選擇在大陸。

她說,她爸媽都是教授,不希望她回臺,建議她既然已在北京有經歷,不妨就在北京工作。

我若回臺,唯一原因是想陪爸媽。

謝寧說,大陸相對於台灣,市場大、國際化,資源充沛。像她在校時,就已有機會與比爾蓋茲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各國政府機構等合作;未來她想從事健康傳播,希望繼續跟WHO合作,若只在台灣工作,恐怕很難達成目標。
 

台北女孩看大陸:台灣人,去大陸讀書幹嘛?

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

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是台北萬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種。

生平也沒有做過什麼改變自己一生的事,我羨慕身旁可以去新加坡澳洲打工、去澳門當賭場員工、去菲律賓五星飯店工作的朋友。他們很有勇氣,我只會在爸媽的「不要去,那裡很危險」中乾瞪眼。

2011年,秋,大四畢業後,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決定。我申請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去大陸讀書在台灣仍不是常態,多數赴大陸就讀的是台商小孩。

去大陸讀書?為什麼去大陸阿?

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想逃開家人對我的管制。

說真的,我根本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去大陸。

國小時,我很討厭被當是外省人。

初中時,大陸地理讓我背到大哭,很討厭大陸。

高三時,"大陸”一直頻繁出現在新聞裡,但我對它的概念停留在髒髒臟。

直到大四上學期時,我開始玩豆瓣,我開始有大陸網友,我才真正聽到他們的想法。

我才改變了「大陸人就是很吵,大陸就是髒亂差」的刻板印象。

到大陸後,我忙著做三件事:

吃燒烤和牛蛙。
去五道口喝酒。
和男人約會。

 


2011年我從大學畢業,正好趕上22K的風暴。

22K是政府為了解決大學畢業生難就業的窘境,推出的「大學畢業生實習方案」。企業僱用一個大學畢業生,由政府補助薪資再加上台灣勞保健保(勞工保險與健康保險),而薪資正好是兩萬二台幣,也就是22K。

此舉或許是出於好意,但也拉低了大學生的就業薪資。關於22K的爭論在台灣到現在仍沒停止,連政府官員教授精英都無法斷定的議題在此不多作說明。不過,可以先談談為什麼大學生拿22K在社會會出現這麼多反彈。

2013年台灣的法定最低工資,也就是政府保障的最低薪資是18780台幣,工讀生每小時為109台幣。不論學歷不論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拿到這個數目。而台灣的大學生,哪怕是來自全台灣最優秀院校的台大畢業生,拿著只比法定工資高一點點的薪水,讓許多大學生無法接受。因此,「22K逼走優秀人才」這樣的報導在過去兩三年頻繁出現在台灣媒體上。

不過,媒體的報導是真是假也無從考究。因此,我就講講我們班上同學的就業情況。

在台灣,四到六月企業會開始招聘,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高峰期普遍在六七月,而畢業典禮通常是六月十幾日。也就是說,鄰近畢業典禮甚至是畢業後,畢業生普遍才會開始行動。

當時,媒體上專家學者天天在呼籲「台灣經濟不好、就業局勢嚴峻,請同學早作準備」。但咱們班同學可輕鬆著,照樣吃喝玩樂打工。而我是個超級糾結緊張的處女座,「早早」地在畢業前一個月找到工作。
六月底七月初,在我身邊同年畢業的朋友裡,我是最早投入職場的。七八月我忙得不可開交,而我的同學朋友們至少還有三分之二在晃悠。

多數朋友會用自己打工的錢去旅行,旅行完回到家繼續吃喝,慢悠悠地投遞簡歷。有人想不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就選擇去澳洲紐西蘭美國加拿大或日本打工遊學,或是繼續在打工的地方作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身旁的朋友,普遍在九月十月後才陸續工作,而本班當時就業的情況不錯。至少就我所知,沒有人拿所謂的22K。大家普遍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隔幾個月存到錢就去香港日本自助旅行。

至於我,對當時的生活雖然不太滿意也沒有怨言。我當時一個月是三萬台幣工資,以一個文科學生而言,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工資,不特別差也不特別好。我從小就是這樣,一直沒什麼突出點。

但,我一直羨慕別人,我覺得他們比我瀟灑。

 


我身旁的朋有許多不在乎工資多少,他們上班時間固定,做自己喜歡的事,存到錢就出國玩。我們班的同學並不認為進大公司有多麼好、多麼令人羨慕,相反地,很多同學還很同情在大型外商公司工作的人,因為他們忙到沒時間和同學聚餐。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快樂,是我班上同學的普遍想法。他們不會著急找工作,合適自己最重要。

而我,始終是一個浮躁的人,急匆匆地找了一個工作,麻木地活著,不快樂也不痛苦。

然後,一位(正在暗戀)的朋友美滋滋地說有喜歡的女生,而那個女生自然不是我。

當天晚上,我隨意瀏覽了網絡,就正好瀏覽到北京大學的網站。

「世界這麼大,說不定去北京不錯?」突然冒出這莫名的想法。

然後,我著手開始準備。

至於為什麼是大陸?

很簡單,因為我害怕GRE考試。

既然決定了,我就開始著手申請,然後發現還真是困難重重。

赴大陸讀書在台灣不是主流,我是我們科系第一位申請大陸學校的學生,學校教授能給的建議非常有限。

網路上的信息真真假假也不靠譜,所以最後我打電話去給代辦公司。在代辦公司小小的辦公室裡坐了一下午,得到的信息就是──哎呀你想申請的學校是獨立招生,我們沒有辦法幫妳。不然你換間學校?復旦大學濟南大學都非常多台灣人申請的。

最後我只能自立自強。

我申請的是北京大學,其他大陸學校都必須到香港參加統一考試,而北大是獨立招生。第一步驟先寄資料、第二階段面試,最後決定錄取與否。

當時從網路上獲取的信息實在有限,我像無頭蒼蠅一樣準備了厚厚一疊自己背都背不完的資料。多虧了我四年努力不懈的成果,學習成績算是良好,還有一些「看起來」很牛的作品集。我準備了大概快三公斤的資料,丟進盒子裡,然後全寄到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一所非常酷的學校,在2012年二月底三月初,我接到來自北京的電話,通知我去面試。面試時間,是在兩個禮拜後,地點在北京大學。

家裡陷入一陣慌亂。我爸媽沉浸在「什麼?我家笨女兒竟然可以通過北京大學的第一關?還可以去面試?」的震驚中,我姐姐則是很開心,她可以藉著「陪妹妹面試」的機會到北京五日遊。

到北京之前,有一些大陸朋友告訴我,哎呀現在北京可進步了,你去了就知道,那個建設多好多好呀,人們多有錢多有錢... 

我明白許多大陸人對於城市進步的自豪感,但對我而言,我真心不覺得把樓蓋得高、把馬路拓寬就叫進步和建設好。

一個城市是否進步先進取決於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公共運輸對殘疾人士是否便利、行人走在行人道上是否能不跌跤、排水系統是否順暢、公共廁所是否整潔、物價與人們收入是否平衡,這些真的比高樓和商場更貼近人們。

 


到達北京後,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乘著機場快線,看著窗外飛奔而過的景色。

失望,這是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

一片片一模一樣的高樓,很多很多「很進步很繁華」的商場,我突然有點失望。我知道大陸正在迅速發展,我也明白北京是首都建設的必要性。但我還是失望,我總覺得心裡的北京沒有了。這些建築物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是一樣,沒有北京的感覺。

就是「首都」,僅此而已。

我期望的是,在進步時還是能看到那些古老的胡同,以及濃厚北京口音的老人們。可以拿著糖葫蘆,在胡同里轉到迷路,坐在路邊攤吃北京小吃。

所以,當我們到達住宿的民宿時,實在太喜歡那個環境了。那在安定門地鐵附近,胡同和北京小吃林立,我和姐姐沒事就在附近轉胡同。我總覺得這裡才是北京,王府井那一片商場不過就是富人血拼、窮人仰之彌高的首都。

我真心期望,北京除了是繁華進步的首都,更可以是保留濃厚文化的老北京城。只是,在這樣迅猛的發展下,十年後或許已經沒有老北京這三個字,只有「首都」。

這是進步的代價,和污濁的空氣以及被犧牲的環境一樣,但不到幾年後許多人一定會後悔。

五天的北京行程在必要的觀光景點中渡過,對於北京,那時的我不喜歡也不討厭。

我真正愛上北京,是2012年9月以後的事。那時我確定成為北京大學研究生,也確定會在北京待至少兩年。

 


2012年夏天,蟬鳴唧唧,我告訴了身旁所有親朋好友「我要去北京了」。

由於台灣人普遍對大陸風土民情的不了解,我接受到許多關愛的問後。

問得最多的都是── 

為什麼要到大陸讀書?

去大陸讀書幹嘛?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Karen小編在Ifunny趣味新聞分享的瘋新聞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Ifunny趣味新聞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熱門時事話題並分享這篇「這位台灣女生在「大陸住五年」後:回到台灣後好受傷!她憂心「台灣的未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huanqiu,douban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