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心情總是不美麗,全因為.............?其實消極是人類的通病,人類的情緒學問這裡一次解析給你!

當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同時存在時,大部分人都會習慣性地倒向消極的一方,甚至不難發現,在不論文化和年齡的情況下,人們所使用的詞語中,表示消極情緒的詞要比表示積極的情緒的詞要多得多。

 

  當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同時存在時,大部分人都會習慣性地倒向消極的一方,甚至不難發現,在不論文化和年齡的情況下,人們所使用的詞語中,表示消極情緒的詞要比表示積極的情緒的詞要多得多。難道人們對消極的接受態度更為寬容?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種異常的慣性思維?

 

  #1 人類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

 

  人類學家羅伯特·施勞夫曾經帶領一個心理學研究生,在墨西哥城和芝加哥在兩個分別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展開了實驗,試圖弄清楚不同的人在這方面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兩個城市中,年齡分別為20多歲和60多歲的兩組參與者被要求在兩分鍾內寫下盡可能多的表示各種情緒的詞。之後,研究人員會問他們寫下的每個詞語是積極、消極還是中性的。

 

  “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人們所寫下的常用的詞語當中,有半數的詞語是表達消極的情感的。30%的是表示積極的情感的,20%是中性的。而且,這些不同文化和年齡的小組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年輕人或是老年人,無論是墨西哥人或是美國人,都擁有同樣的比例。”施勞夫指出。

 

  施勞夫本以為,老年人會因為更豐富的成長經曆而會相對消極一點,又或者老年人思想更為成熟,早已看透了事物的根本而相對積極一點,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施勞夫大吃一驚。

 

  難道這意味著整個人類更傾向於消極?抑或是消極詞語更能觸動人心?

 

 

  #2 消極情緒更能觸動人心?

 

  在現實的生活中,不難發現,人們更容易受到負面的情緒所影響,在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共存的情況下,我們更偏向於接受消極的一方。難道人類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

 

  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有一個詞叫做“強迫性重複”,意思是說人傾向於不由自主的重複一些早年的創傷性體驗,比如曾經因為被羞辱的孩子,當他成年後,他會不斷無意識中去創造曾經被羞辱的類似場景,然後會被再度羞辱;曾經因為媽媽抑鬱而不能得到很好照顧的孩子,當他成年後會不斷與受苦的女人交往,從而不斷重複曾經需要不斷照顧母親時痛苦的那些體驗等。

 

  換句話來說,消極的情緒更容易觸動人的心靈,甚至讓人難以忘懷。比起快樂的情緒,當消極的情緒因為某種熟悉的場景而受到觸發時,其會根據人的主觀世界而產生對事件的恐懼、不安,甚至過分痛苦而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快樂的情緒影響下,人們的情感狀態大多坦然,舒適,但在消極的情緒影響下,大部分人會因此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懼,因此所帶來的情緒影響遠遠強於積極情緒,所以消極情緒更能觸動人心,這並不是沒道理的。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